取消

共创出海“新图景”乘风破浪,新能源车企加速挺进国际市场

2023-11-20 阅读:1504
文章分类:电商运营
跨境电商系统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全产业链配套技术也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开拓海外市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寻求增量的必然趋势。

国内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速“出海”:蔚来汽车宣布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旗下首个海外工厂,进一步加强欧洲市场布局加电服务网络;比亚迪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表示到2025年底前将在日本开设100多家经销商门店。政府和企业正逐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走出去”的内生动力。

一、自主新能源车企掀起“出海”潮

进入2023年,我国自主品牌出海的步伐依旧没有停歇。日前,赛力斯官方宣布,赛力斯集团携旗下新能源战略车型SERES5亮相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并与20余家合作伙伴完成签约,新车订单超过2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此次推出的车型SERES 5是我国自主车企2023年在海外发布的第一款新能源车,也是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战略全球化布局的又一重要举措。赛力斯集团轮值董事长张正萍表示,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赛力斯已经推出了具备高性能和智能化的新能源产品,在经过5年时间的研发、设计和验证,赛力斯也正式在欧洲推出SERES5新能源车型。

二、持续开拓海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全产业链配套技术也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在海外的布局版图也越来越大,不少自主品牌都在海外市场取得了热销。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整车出口增量相对较多的是欧洲、北美、亚洲市场,其中墨西哥、比利时、沙特等地居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汽车品牌新能源产品制造水平越来越高,里程上升明显、充电便利、性价比优势显现。随着我国汽车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得到更多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成功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汽车品牌发展新能源的战略定力和创新热情都在前沿,因此中国车企的布局走得更为稳健扎实。对于我国走入汽车强国发展之路来说,也是良机。”

基于此,赛力斯也开始持续对海外市场发力。记者了解到,赛力斯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德国、韩国、新加坡等海外市场颇受青睐。此外,赛力斯还在摩洛哥、巴基斯坦、土耳其等海外市场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了组装工厂,深入本地化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赛力斯已累计出口汽车近50万辆,出口市场达70余个。

张正萍表示,随着赛力斯海外新产品的发布和海外战略的持续推进,希望携手更多合作伙伴,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此次赛力斯SERES5的发布,也使其进一步扩充了欧洲市场。据了解,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上,有来自欧、美、非、亚等地区的20余家经销商与公司进行了现场集中签约,并表达了期待后续深入合作的意愿。

记者注意到,此次进入海外市场的赛力斯SERES5其实与国内的赛力斯SF5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分为增程和纯电两种版本,其中纯电版车型将分别搭载90kWh半固态电池和80kWh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续航里程 (WLTP) 530km。按照计划,SERES5将于今年3月开启交付。

三、自主品牌海外受青睐

当然,除了赛力斯外,我国多个自主品牌也开始不断布局海外市场。例如,上汽、蔚来、北汽、岚图等多家车企,在2022年均拓展了不少海外城市。而随着我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布局越来越广,我国汽车出口量也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不仅如此,在各车企不断努力下,我国自主品牌的产品均价也开始上升。那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为何会受到海外消费者青睐?

汽车分析师王坤表示,我国自主品牌能在海外收获较好的口碑和销量有以下两点原因。

(1)当地政策的驱动。例如,欧洲部分国家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制定了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这就导致购买电动车成为了很多欧洲人的选择。但是当地的电动车售价相对较高,因此主打性价比的中国品牌就成了消费者的购车首选。

(2)我国汽车品牌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在电气化以及智能化方面有着赶超海外车企的技术。“我们中国品牌不仅仅是将产品输出到海外,还与海外企业合作建场,将自己的技术以及服务都输出到了海外。”王坤说。

的确,近年来我国企业正在将国内的汽车文化传递到海外。2022年10月份,蔚来汽车在2022欧洲发布会上表示,将全新产品全体系的服务以及其商业模式落地欧洲四国,并且向当地用户提供“订阅模式”,即以租赁的形式在当地推行车辆。值得一提的是,蔚来汽车已经在德国柏林建立了研发中心,在匈牙利佩斯州建立了新的工厂,这使得其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跟。

可以看出,随着产品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企业已经从国内市场竞争逐步向海外市场拓展。许海东预计,未来中国海外生产汽车将达到1000万辆左右,国内生产出口达500万辆左右,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约在2031年。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国产汽车竞争力的提升、品牌的打造及长期直接投资的增加。

四、比亚迪新能源车出海欧洲市场,策略稳妥又硬核

近年来,国产汽车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头号汽车消费大国,到头号汽车生产大国,国产车都在国内消费市场中占据了重要角色。但一个汽车工业强国不仅只靠内需强势,也要能向外输出。为了打响名号,近年很多国产车企凭借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始向老牌汽车工业国发起挑战。国产车向欧洲市场的进发,也引起了国外机构的察觉。

全球咨询企业普华永道(PwC)曾经就预测:“至2025年,欧洲销售的中国制造汽车将有望达到80万台,其中绝大多数是纯电动车(BEV)。”其实,普华永道这番预测并非顺口开河,而是有确确实实的依据,在2022年的前三季度,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车(BEV+PHEV) 就占据了总量的46.8%。

正如前面所说,欧洲的新能源车市场还有多少开发潜力尚未可知,毕竟欧洲多国的电动车补贴也在逐步退坡,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同时向欧洲市场发起攻势,究竟谁最有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更在EV、混动双路线上占据了全产业链的优势,在2022年9月实现在国内的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的成绩。

另一方面,在全球能源碳达峰、碳中和路径需求推动下,比亚迪正在和各国汽车工业供应链、整车制造企业加大了合作力度,先后与多家国际品牌展开深度合作。仅短短数月时间,比亚迪就迅速在亚洲、欧洲、澳洲和美洲的多个国家进行了布局。

“BYD Atto 3-超级安全的中国电动车”,这是德国主流电视台DW对比亚迪 Atto3的产品测试传播在国外收获了广泛的好评。另外还有Watson报道称:“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最畅销的中国品牌”,EFAHRER则报道称:“比亚迪以更优秀但更强大的价格出售”。在他们看来,比亚迪Atto3的技术安全和性价比都将会是比亚迪在海外拼杀的有力武器。

而比亚迪的强大实力也是全方位的,无论是车辆本身的性能、舒适度,还是充满竞争力的价格,都为国外用户所乐道。而这恰恰也是比亚迪所擅长的,如今比亚迪布局全产业链,并掌握了不少引以为傲的技术,e平台3.0、刀片电池,所有这些技术都为比亚迪奠定了出色的产品力。特别是刀片电池,让比亚迪在一众新能源车中脱颖而出。

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当下,动力电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不仅仅关系到汽车的续航能力,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比亚迪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中,可以做到不冒烟不起火;而在挤压试验中,哪怕电池被挤断,也能做到仅冒烟而不起火,很好地保证了车辆的安全。

选择拥有核心黑科技的刀片电池爆款车型开拓海外市场,比亚迪的出海策略是稳妥而又硬核的。从当前海外市场的普遍反馈来看,海外公众透过比亚迪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好感稳步提升,在技术创新与智能驾乘体验方面,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力持续增强已经是全球共识。一些欧洲网民的评论和调查统计显示,比亚迪汽车被认为是具有更高价值、更安全、更舒适的选择。 

五、打造汽车出口新引擎

近年来,我国汽车“出海”步伐加快。2022年1至11月,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为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从全球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出口量已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突出,2022年累计出口量达100万辆,是2021年的两倍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出口量快速攀升的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还呈现走向发达国家、产品高端化等特点。不同于传统燃油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市场呈现强劲势头。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开始进入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在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带动下,我国汽车出口产品高端化趋势显著。据统计,2018年我国汽车出口均价仅为1.29万美元,2022年8月已上涨至1.89万美元,而这种上涨更多得益于出口新能源汽车产品高端化。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为1.1万美元,2022年8月迅速上涨至2.58万美元。进一步来看,全球主要国家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碳中和,欧洲、美国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政策,以及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提升,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逐渐强劲增长的深层次原因。

展望2023年,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将带来经济的明显复苏和增长。而我国经济潜力和活力的释放将有力支撑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从而有助于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增长。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变局,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变革趋势,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智能网联企业等一大批新主体迅速崛起,并加快占据产业主导地位。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异军突起,全球新能源汽车贸易日趋活跃。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应在产品创新、配套服务、品牌及跨国经营能力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强化“走出去”的内生动力。

政府层面

为打造汽车出口新引擎,我国有必要基于汽车强国战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走出去”专项规划。并且,还应与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国签订自由贸易、投资便利等协定,降低汽车出口关税。此外,有必要搭建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服务平台,积极应对碳排放等新型贸易壁垒,为新能源汽车“走出去”提供政策法规、检测认证、投资并购、物流、金融等支持。

企业层面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要进一步夯实出口能力,包括抢抓订单渠道、出口运输渠道、海外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等。同时,我国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还应把握当前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难得机遇,通过优势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协同“走出去”、本地化产品开发及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管理及研发的本地化等方式,与国外优势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智能网联企业、平台运营商等主体合作,构建全生命周期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不断提升自身品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

我们要顺势而为,抓住我国电动化智能化走在世界前列、RCEP等贸易协定落地带来的机遇窗口,加快完成支持政策体系,加强规范和引导,将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潜能释放出来。要坚持出口和投资并重。

一方面,夯实出口基础。为了避免日韩汽车“走出去”早期因汽车质量不佳、维修服务跟不上,而在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出现反复的情况,要引导车企战略性开发重点市场。建立配套的服务体系,甚至建立汽车“走出去”协调机制,鼓励每个市场由2~3家车企主导经营,以实现规模经济,夯实配套体系,精耕细作实现良性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鼓励车企根据当地市场的经营需要进行直接投资,输出汽车技术和品牌,并带动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时,加快补上自身短板:一方面,针对物流不畅问题,对现行铁路运输标准进行适应性修订,明确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运输安全管理规程,利用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大通道更好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欧盟、东盟和独联体国家等市场的出口。另一方面,加快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和生态培育,防止新能源汽车出现“卡脖子”现象。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永伟:

中国已经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大国,且新能源车型占比越来越大。企业方面,2022年已经有多家整车厂、供应链企业宣布扩张计划,包括吉利、长城、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预计2023年将是中国整车出口和产业链出口风生水起的一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

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加速“出海”,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进入跨国时代,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进一步带动产业体系全球化。

六、铁路运输助力新能源汽车“出海”

近日,国家铁路局、工信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铁路运输新能源汽车不按危险货物管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出海”,海、陆运输需求大增,《意见》出台有助于保障汽车运输供应链的畅通及稳定。

国家铁路局运输监管司司长王忠刚表示,《意见》的出台,将有效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绿色低碳优势,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王忠刚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其中整车出口达5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最多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出口量激增,对铁路运输提出了迫切要求。”王忠刚说。

中信证券认为,目前全球各国正积极推出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如政府补贴、低关税等,为我国电动汽车出海提供了黄金窗口期。预计2025年、2030年,我国车企海外销量有望分别达到300万辆、550万辆;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海外销量有望达到250万辆。

海运是车企产品“出海”的另一个运输渠道。天风证券表示,国内滚装船运输企业迎来较大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有望持续高增长,带动滚装船运量高增长。中国滚装船造船优势明显,国内船厂占据全球75%的滚装船造船订单。

文章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公众号名称:“数商云”)
点赞 | 0
数商云是一家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商,专注于提供SCM/企业采购/SRM供应商/DMS经销商/渠道商等管理系统,B2B/S2B/S2C/B2B2C/B2C等电商系统,从“供应链——生产运营——销售市场”端到端的全链数字化产品和方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为企业创造商业数字化价值。
评论
发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4008-868-127
售前咨询 189-2432-2993
市场合作 steven@shushangyun.com
广州市数商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13 - 2021 shushangyun.com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系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