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
从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达到50.5万吨、227吉瓦、198吉瓦、182吉瓦,同比分别增长28.8%、40.7%、46.9%、46.1%,这4个环节产值突破7500亿元。出口方面,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超过284亿美元,同比增长43.9%。此外,市场研究机构Wind数据显示,光伏产业链六成公司2021年业绩预增。
以下为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的6个预测
2月23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1年发展回顾与2022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上表示,在巨大国内光伏发电项目储备量推动下,2022-2025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83-99GW,其中,预计2022年新增装机75-90GW。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32-286GW,其中,预计2022年新增装机195-240GW。
也有研究机构认为,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200-220GW。
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正式启动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工作。2021年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676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约占全国2800多个县级单位的25%。从地区分布来看,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地区的试点数量占比最大。
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中,分布式光伏新增2928万千瓦,约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5%,历史上首次超过集中式电站。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突破1亿千瓦,约占全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同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力争实现光伏覆盖率达到50%。
浙江、山东、吉林、广东等省份已将分布式光伏发展写入“十四五”规划中。
业内专家预计,光伏行业今年整体基本供需平衡,硅料、硅片、玻璃等原材料产能将逐步有序扩产,供给状态会越来越宽松,原材料价格特别是硅料价格持稳,预计200元/公斤。到2022年底,硅料产能会从年初的60万吨扩至130万吨左右,全年平均产出90万吨,对应满足280吉瓦的组件。
光伏上市公司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上游企业盈利表现较佳,而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等中下游公司却表现低迷,预计2021年业绩由盈转亏,业内人士指出,原材料大幅涨价是造成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多位业内专家近期表示,组件和电池厂商的业绩肯定会在2022年得到修复。一方面硅料硅片等产品降价,另一方面产能扩张会带来规模效应,这些都将有利于下游电池片和组件、逆变器和支架、线缆及电气设备企业的产出和健康发展。
我国光伏行业产能近七成出口,比例远超化工、汽车、轻工等行业,正面临国际海运费增高的新考验。相关企业反映,过去海运费占出口成本的1%,现在已涨到3%,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业内人士表示,海运费高的原因不仅仅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人工短缺,同时包括码头设施老化、疏港铁路和公路运力不足等原因。2022年全球海运市场供应链短缺问题不会有明显的缓解,上半年将会延续2021年运价高企、运力紧张的局面。未来海运市场将朝供应链短距化、区域化的新趋势发展。据报道,目前,我国光伏行业协会已经开展供应链短距化方面的研究,探讨光伏产业链靠近销售地合理布局的可行性。
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碳边界调节机制(CBAM)立法草案,正式启动立法进程,2023年起分阶段开征碳关税,2026年起全面实施。根据《草案》,CBAM的适用范围将限于进口到欧盟的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
2023-2025年是CBAM机制的试点时期,进口商每年需按季度报告商品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期间无需支付碳关税,对于未能及时申报的进口商,主管机关会给予一定惩罚。
我国光伏产业的供求是全球化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趋势下,必须走低碳之路。CBAM机制短期看将增加光伏产业出口成本,这将倒逼光伏行业加速研发相关低碳创新技术,尽快实现光伏产品制造的低碳化、无碳化。
---- 行业方案 | 推荐 ----
文章来源: 中国工业报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公众号名称:“数商云”)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致力于提供企业级的电商平台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网上商城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提供B2B网站系统、B2B2C多用户商城系统、B2C电子商务系统、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供应链管理系统、SRM供应商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渠道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系统定制开发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协助企业打造供应端—渠道端—营销端—数据端等全链数字化运营体系,提升企业运营效益与智慧数字化商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