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为何中国制造转型如此艰难

2019-11-01 阅读:2358
文章分类:电商动态

B2B电商系统开发

中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国内发展阶段的演进,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背景、困境、难点以及成功案例,进而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展望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一、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与挑战

成本优势的逐渐消失

随着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成本逐渐上升,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增大,制造业成本优势迅速降低,中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之减弱。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国内向东南亚等区域转移的趋势已经持续多年;同时,我国的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的困境。

劳动力红利的消减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劳动力红利逐渐减少,制造业亟需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来提高生产效率。

土地成本的上涨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土地成本不断攀升,对制造业的扩张和升级构成了挑战。

技术创新的短板

核心技术的缺失与依赖、研发投入的不足与创新能力弱、人才结构的制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短板。

产业结构与产业链的不完善

高端产业链环节的缺失、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依赖、产业结构同质化竞争严重,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外部环境的压力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二、转型过程中的难点与阻力

企业内部阻力

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组织架构与流程的不匹配、员工技能与素质的挑战,这些都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内部阻力。

技术与人才瓶颈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难度、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匮乏、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的不完善,这些因素构成了技术与人才的瓶颈。

资金与投资挑战

数字化转型的高额投入、回报周期的不确定性、资金筹措与使用的风险,这些都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与投资挑战。

政策与环境因素

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时效性、政府支持力度的持续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限制,这些政策与环境因素也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构成了影响。

三、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

分析国内外制造业转型成功的案例,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智能制造等,总结其成功经验、关键因素及可复制性。探讨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中国制造业的实际转型中,以实现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德国工业4.0的成功经验在于其强调设备,侧重于现有工业标准的对接,以及其对制造业和产业发展条件和目标的深刻理解。德国的工业4.0概念是从德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其产业链短而且较为单一,必须通过全球化把自己嵌入全球工业体系里。德国工业4.0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立刻就能完成的颠覆性变革,成功开展工业4.0转型的企业在全世界是少数,且无疑都是行业中的翘楚。

美国的智能制造则强调跨界知识融合的体制机制,从国家层面上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经济、商业管理等跨界知识的深度融合。美国智能制造的核心思路包括建立制造业与创新的联系,重塑美国工业生态系统;强化政府对制造业的宏观指导、重视顶层设计;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大型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建立多层级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具备数字化素养的新型技术工人的培养。

将这些经验应用于中国制造业的实际转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 :中国应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完善智能制造顶层设计,优化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引领、支持和协调作用,并保证创新政策的一致性。

2. 跨界融合与创新生态系统 :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经济、商业管理等跨界知识的深度融合,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作用。

3. 中小企业的扶植与发展 :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大型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以促进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4. 人才培养与数字化素养 :建立多层级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具备数字化素养的新型技术工人的培养,以满足智能制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5.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同时管理创新也不可忽视,两者应并行推进,以实现制造业的全面升级。

通过借鉴德国和美国的经验,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以实现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建设,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员工素质,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

制定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

分析中国制造转型的长期趋势与前景,探讨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新机遇。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

 

作者: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ID:shushangyun_com)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专注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系统搭建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b2b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解决方案,为传统企业搭建一站式供应链系统服务平台闭环体系,实现供应链系统服务平台数据互通、全链融合,综合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与平台收益。

点赞 | 0
数商云是一家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商,专注于提供SCM/企业采购/SRM供应商/DMS经销商/渠道商等管理系统,B2B/S2B/S2C/B2B2C/B2C等电商系统,从“供应链——生产运营——销售市场”端到端的全链数字化产品和方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为企业创造商业数字化价值。
评论
发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4008-868-127
售前咨询 189-2432-2993
市场合作 steven@shushangyun.com
广州市数商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13 - 2021 shushangyun.com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系统演示